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7 lines (39 loc) · 3.91 KB

79.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7 lines (39 loc) · 3.91 KB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通行本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留下残余,这怎么算是妥善的办法呢?

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但并不凭此苛责于人。

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公允,无“德”之人就像掌管租税的官员那样苛责。

天道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它永远帮助有德之人。

逐句解释: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和:和解。 和解深仇大怨,必然还留有余怨,这算什么妥善的解决方案呢?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契:契约。责:责备,这里指索取欠债。 所以圣人拿着借条,但并不责备于人,并不以此要挟索取欠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司契:掌管合约。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 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公允,无“德”之人就像掌管租税的官员那样刻薄。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无亲:没有偏爱。与:给予、帮助。善人:善良、有德的人。 天道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它永远帮助善良的人。

心得总结:

本章老子是想告诫人们要以善待人,与前面的以德报怨类似。上天并没有亲疏贵贱之分,但会帮助有德的善人,这是因为“德”是与生俱来的禀赋,属于自然法则所带来的。万物皆有德,因此我们凡事应该以”德“行事,也就是行善。多行善事,莫问前程,那么上天终究会来眷顾和帮助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大怨乃是深仇大恨,余怨则是难以消除的怨恨。什么怨恨大到无法消除,那一定是日积月累而来,比如统治阶级和老百姓的矛盾。想要调和这种矛盾,使得统治者和老百姓能够和谐共存,那就得一切按照“道”的规律行事。统治者首先保持清心寡欲,让利于民,从人民的利益着想,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那么矛盾就会化解。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契是债券凭证。执左契即遵循契约精神,不去胁迫和欺凌。彻指的是古代一种严苛的清偿租税制度。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公允,并不会欺凌和胁迫债务人,而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官员那样苛刻,盘剥百姓。“有德”即按照契约精神收取租税,而“无德”则依仗优势地位压榨百姓。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个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相同,真正的善是无偏爱的。但有德之人,也就是善良之人,会得到老天的眷顾和帮助。这并不是老天要偏爱善良有德之人,而是因为“德”是一种自然属性,来自于自然法则。

本章老子主要是强调以德待人,统治者要以宽容和爱来对待民众,而不是采取苛刻压榨的方式。最后一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乃是千古名言,曾经激励和鼓舞了多少人。让人们相信,好人总会有好报。

虽然世界上不一定存在轮回,或者善恶不一定有报。但是我们要知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是“道”外在的体现,上天自然眷顾和护佑有德之人。读懂了这点,就能明白为什么人一定要做一个善人。

附帛书版:

通行本第七十九章与帛书版八十一章同。

返回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