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3 lines (49 loc) · 5.42 KB

30.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3 lines (49 loc) · 5.42 KB

《道德经》第三十章通行本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遵照“道”来辅助国君的,不会以武力逞强于天下,以武力逞强的会很快遭受报应。

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

大战之后,就是饥荒岁月。

善人(有道的统帅)达到目的就适可而止,而不以武力来逞强。

善人不以战功来自大,不以战功来夸耀,不以战功而骄傲。

善人有战功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了战功也不逞强。

事物(军队)过于强壮就会走向衰弱,这是因为不符合“道”,不符合“道”很快会衰亡。

逐句解释: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还:报应。 按“道”来辅佐君王的,不以兵力强盛而逞强天下,以兵力逞强的会遭受报应。世界上总有更强大的军队,若以强凌弱,迟早也会被更强大的灭掉。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凶年:荒年、灾年 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一定是饥荒年代。形容军队打仗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善者:善人,也就是得道之人,这里指善于用兵的统帅。果,战果,成功之意。指达到获胜的目的。取强:逞强、好胜。 善于用兵的统帅有了战果,达成目标就可以了,而不是争强好胜,以兵力逞强。战争要出于人道,符合民意,且达成目标即可,不能耀武扬威,横行天下。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不敢:帛书本为“毋以取强”。 善人有了战果也不要自大,不要夸耀,也不要骄傲。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维护和平安宁,达成这个目标后,也不要狂妄自大,骄纵跋扈,而应该保持平常心,顺其自然。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善人有了战果、达成目标是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有了战果也不会逞强。战争不是件好事,不得已而为之,不要成为战争狂人和战争机器。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物壮:强壮、强硬。不道:不合乎于“道”。 早已:早死、很快完结。 事物过于强壮,就会走向衰弱,这是因为不符合“道”。不符合“道”的即使再强壮很快也会衰亡。物极必反,月盈则亏。凡事有度,事物都有其生长的节奏,不要人为打破平衡,一强再强,那样的强大很快就会衰亡。

心得总结:

本章老子强调的核心是凡事有度,不要逞强,尤其是军队作战,达成目标即适可而止,而不要继续逞强,耀武扬威。

有道之人辅佐君主,不要以强大的武力来征服天下,因为战争不是好事,都会给百姓带来灾难。所以得道的统帅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平与安宁,而目标一旦达成就即刻收兵,还百姓以安宁。在这个过程中,即使获得战功无数,也不要以此作为荣耀。历史上像张良、刘伯温、王阳明、曾国藩等都是这样的人,不会居功自傲,拥兵自重,最后就能得到善终。

最后一句“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讲的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已经很强盛了,就不要再强行使其壮大。比如地里长出了果实,树上开满了花,军队足以保家卫国,已经很强盛了,就不要再增强它了。一切事物都要合乎自然,过于强壮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

老子这一章开始进行了论兵之道,指出战争会带来危害,使百姓遭殃,战争达成目标即可,不要逞强天下。当然,这里老子并非用来阐述战争,而是以战争来告诫统治者勿要逞强,当适可而止。历史上很多战争狂人,不断发动战争,妄图称霸全球,最后都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战争要符合正义,战争还得适可而止。老子所主张反战的思想,可以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已经很强大了,就不要再使它继续强大;已经盈满了,就不要再继续注入。凡事有度,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不懂得顺其自然,一味地快速发展壮大,最后会很快败亡。历史上这种例子非常多。当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原时;当汉武帝开疆拓土出击匈奴时,当成吉思汗的铁骑横跨亚欧非时;最强大的时候,却往往是王朝衰落的开始。国家如此,企业也如此,对普通人来讲,何尝不是这样。人的欲望无止境,而如果不遵循于客观自然,一味逞强,最后也会适得其反。

学懂了这一章,对于统帅来讲,要懂得勿要逞强,适可而止。对于普通人来讲,要顺其自然,不要好高骛远,盲目壮大。懂得了“道”,遵循于“道”,才能真的成就自我。

附帛书版:

返回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