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冴羽答读者问:如果有机会,你会选择脱产学习深造吗? #299

Open
mqyqingfeng opened this issue May 30, 2022 · 6 comments

Comments

@mqyqingfeng
Copy link
Owner

前言

最近我发起了「冴羽答读者问」活动,如果你也有想要提问的问题,欢迎留言,我会按照顺序依此回答。

正文

因为有同学让我帮忙写封情书,所以我最近在看朱生豪写给他爱人宋清如的情书,其中有这样一句:

要是有人问你,你愿意做快乐的猪呢,还是愿意做苦恼的哲学家?你就回答:我愿意做快乐的哲学家,这样可以显出你的聪明。

还有一个提问,当你手上拿着一杯水,接下来你要做什么?

答案很简单,做你自己该做的事情,和水没关。

对于这个提问的回答,其实我也是一样的。“如果有机会,你会选择脱产学习吗?”,脱离现实的题目,也不用进入这个设定进行回答,反正也没有什么参考意义,这个机会真出现的时候,情况往往是复杂的,你之前想的再齐全,真到了选择的时候,你还是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最后喊上一句,真香。

在我看来,这个机会,就是我手里的这杯水,我如果不渴,为什么要喝水?该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我相信很多同学面对这个问题,都会选择脱产学习。如果是一个穿越的故事背景,比如你回到了你大一刚入学的时候,说真的,都已经预知未来了,我还学习干什么,无限种可能,光是想想,都能写成万字爽文。如果是父母支持,读研深造的故事背景,那我不一定愿意,尽管大学生活让人向往,但我要考试呀,我还是要学习一堆我觉得可能没什么用的东西,然后准备考试,可能还要给导师打工,我不是很想做。我真正想做的是,自由的学习我想学习的内容,然后结束后,一鸣惊人,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之类的。

你看,在脱产这个选择下,我想过的都是爽番的生活。

而站在不选择脱产的角度来看的话,多是出于现实的角度考虑。我也有些朋友天马行空说是要花钱考研,说真的,在互联网行业中,其实学历的影响并不大,从本科提到硕士,收益并不高,主要是图个自由散漫的生活状态、贪恋校园年轻帅气的师兄学长,本质上还是逃避心理。

真想对工作有用,就下班回到家里,充电学习工作上用到的技能,但很不巧,这些技能在大学往往并不教授,还是要靠自学。至于找对象,这个理由我觉得是成立的,你可以因此去脱产学习,我支持。

可是人生真的会有这样的机会,让你能够脱产学习吗?

大概率是不会主动出现的,但也许我们可以主动创造出来。如果成家了,抛家弃子,一心搞梦想,《月亮与六便士》的翻版。没成家的,工作攒几年积蓄,然后离职过个自由的生活。想学习?想学什么学什么,想运动,办了卡可以天天去。可是我们真的会这么自律吗?

其实想一想我们过往的寒暑假,有几次是真的好好学习度过的呢?那不就是我们自由生活的缩影吗?也许前几天还能自律,后几天就开始散漫,散漫久了,又开始想学习,就这样反复横跳,很可能也做不出什么。所以才感叹,有些人真的很厉害,为了梦想,拼尽全力。你以为你差的是一个梦想,但你的思想觉悟却可能已经差了一大截。

其实我们人生中还会遇到很多这种两难的选择,是考研还是工作?是学后端还是前端?是接受还是拒绝?是分手还是继续?等等

我认为两难选择中,真正难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有问题的这个人,当然很多时候,这个人就是我自己。人并不是一个绝对理性的生物,人是很容易被各种情绪压的不能动弹。我们很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有好友向我们咨询问题的时候,你发现,不管你给他什么建议,他都能找到很好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这个方法不行。

有的时候我觉得这种人就是在作,左右都不行,然后还逼逼赖赖,就在这里不做决定,耽搁生命,让事情越来越糟糕。不过转念一想,我们很多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

真正让我们无法做出正确决定的是我们的恐惧。基本上所有的恐惧都是害怕会失去某些东西。

要突破这种左右为难的困境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遵循内心的声音,还有就是坦然接受两个选择的任何一个,或者两个都不选。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处在两难的境地中,你往往会相信你就只有两个选择,再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什么样的选择是最好的,答案就在心中,可我们听不到,是因为恐惧、焦虑、压力等已经扰乱了我们的思想。如果我们愿意两个选择中选择一个,或都不选的话,我们就能得到平静、平息恐惧,并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两难的境地会让人既排斥现有的选择,同时又不肯放弃它们。这也就是让我们陷入困境的原因。

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跟随着自己的心去做的事,不管造成多大的骚动,都将会为每个人带来好的影响。所以每一次左右为难的处境,你都可以理解为考验你追寻自我的决心。

但还要记得一件事情,那就是:拖延做决定是最差的决定!

每个人都害怕受伤,为了避免让自己受伤,也为了避免让他人受伤(当然往往这是个借口),人总是拖到不得不做决定的时候才做决定,最后到了不得不决定的时候,于人于己都是更大的伤害,于是又懊恼过往的时光怎么不早早做出决定,但下次同样的问题出现时又是同样的行为模式,人总是这样不长教训,可笑而又无奈。

有的时候我们即便不断地听到那个内心的声音,我们还是会把它掩盖,用其他事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我们还会寄希望于寻找所谓的真理,希望能够降维解决当下的难题,然后自己就会有做出决定的勇气,怀着这样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投入所谓的行动,虽然在其他方面真的有所长进,实际上也只是不断地缓解自己拖延决定的痛苦而已。

你说有什么解决方法吗?没有。你不张开嘴,说出那句话,你不做出那个小小的行动,一切都是于事无补,一切都不会有大的改变,一切的想法都只是镜花水月。

我们常说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常说开心快乐就好,我们希望这样的想法能给自己勇气,人们常以为勇气就是有了它你就不恐惧的东西,但勇气从来都不是无知者无畏,而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引用《存在的勇气》:

什么是勇气?概言之,就是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对存在进行自我肯定。

有了勇气问题就能解决吗?问题会尘埃落地,但不一定就能如我们期望那样解决,“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而你所做的,不过是对无力的自己的一点抗争,我们能掌控的从来不是事情的结果,而是那个能够选择做出抗争的自己,听起来有些无奈,但仅是如此,我们也拥有了自由。

不为他人,不为自己,仅是为了与被推着自己往前走的命运抗争,仅为了证明你有掌控命运一角的可能,仅为了守住一份自由,你也值得向前迈出一步。

系列文章

冴羽答读者问全目录:https://github.com/mqyqingfeng/Blog

如果喜欢或者有所启发,欢迎 star,对作者也是一种鼓励。

@Jay-Zj
Copy link

Jay-Zj commented Jun 1, 2022

对我的帮助很大,大多数人所面临的问题基本相似,谢谢你能把感悟分享出来

@MechaGirls
Copy link

精辟,受教了

@orangelunatics
Copy link

你是高手😋

@kaili-yang
Copy link

拖延做决定是最差的决定!

@NanGongZheng
Copy link

“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djsz3y
Copy link

djsz3y commented Apr 15, 2023

“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而你所做的,不过是对无力的自己的一点抗争,我们能掌控的从来不是事情的结果,而是那个能够选择做出抗争的自己,听起来有些无奈,但仅是如此,我们也拥有了自由。

不为他人,不为自己,仅是为了与被推着自己往前走的命运抗争,仅为了证明你有掌控命运一角的可能,仅为了守住一份自由,你也值得向前迈出一步。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7 particip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