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2 lines (42 loc) · 3.94 KB

34.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2 lines (42 loc) · 3.94 KB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通行本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广泛无边,上下左右无所不及。

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有了功绩,也不居功和占有。

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始终保持无欲状态,这可以称之为“小”。

万物归附,它也不自以为主宰,这可以称之为“大”。

正因为他不自以为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大德。

逐句解释:

大道汜(sì)兮,其可左右。

汜(sì):也有写泛,意为河流遍布向四处漫流。 大道宽泛,四处遍布,上下左右无处不在。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恃:依靠。辞:推辞。 万物都依赖生长,它并不推辞。有了功劳也不占有和居功。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衣养:衣被,可覆盖,意为生养、滋养。小:渺小。 生养万物而并不自以为主宰,始终保持朴素自然,默默奉献,可以称之为渺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归焉:归附。 万物归附也不自认为主宰,可以称之为伟大。“道”能让天下万物归附,它的影响大到无边,但是却从不认为应当占有。“道”既小又大,似有或无。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伟大,指“道”作用无边。 以其始终不自以为伟大,反而能成就伟大。你越是想要的,却得不到,你越是不经意的,却能收获。保持谦让是一种美德,与人无争是一种智慧。

心得总结:

老子这章主要讲“道”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德”。“道”养育万物,却不自恃有功,也不自以为大。正因为“道”不自以为大,所以才成其大。

大道宽泛无边,是万物的主宰。但它无欲无求,无名无利,也不需要去掌控和干预万物。大道默默运行,它悄悄发生着作用,好像什么也没有做,但却对万物产生着深远影响。大道的这种表现形式就是“德”。

人类自诩为万物的主宰,以为可以改变自然,操控万物,殊不知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正是依赖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人类不是自然万物的主宰,相反还是自然万物的附属。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就会顺其自然、适应自然、发展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操控自然、主宰自然。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生之养之并不占为己有,有所作为但不以此为傲。有的君王把天下看成自己的私产,以为可以为所欲为;有的老板把企业看成是个人财产,以为可以任意处置;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属,以为可以任意控制。这都是不懂得“道”,缺失了“德”。老子告诫人们即使有了功绩也不要居功,即使有了奉献也不要求回报。君王功绩再大,那也是人民的力量;企业主功劳再多,那也是员工的辛劳;父母付出再多,那也是孩子的努力。如果一个人把这些都想清楚了,那么就不会再感到困惑了。

“德”是一种外在表现,其内在是“道”。遵照“道”的规律,表现“德”的行为,滋养万物,不居功、不自大,无我利他、无私奉献。这样的人,才是有大德的人。这样的人,虽然不自以为大,却终能成其大。

附帛书版:

返回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